8月25至27日,应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厦门大学夏海平教授到兰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碳龙化学—碳链与金属构筑的全新芳香体系”的学术报告。
夏海平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杂环化学研究,近年,其小组在 Nature Chemistry 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报道了一个颠覆传统的全新芳香体系,该体系与传统芳香体系光电性能截然不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工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次报告夏海平教授主要介绍了“碳龙”的合成方法,性能和反应性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最后,夏海平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 “碳龙化学”的机理、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夏海平,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64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厦大化学系高分子专业硕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95-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通讯作者论文曾被“Sciences”、“Science Shot”、“Science Daily”、“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 “C&E News”、“Heart Cut”、“Noteworthy Chemistry”、“Chemistry World”、“World of Chemicals”、“Nanotechnology Now”、“Nano Daily”、“Pinterest”、“Fnews”、 “PhysOrg”、“TrendsSoul”、“Nanowerk” 等科技媒体专题报道。2014年,Angew. Chem. Int. Ed.杂志的“人物专访介绍”栏目对夏教授做了介绍。
夏海平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杂环化学研究,近年,其小组在 Nature Chemistry 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报道了一个颠覆传统的全新芳香体系,该体系与传统芳香体系光电性能截然不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工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次报告夏海平教授主要介绍了“碳龙”的合成方法,性能和反应性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最后,夏海平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 “碳龙化学”的机理、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夏海平,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64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厦大化学系高分子专业硕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95-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通讯作者论文曾被“Sciences”、“Science Shot”、“Science Daily”、“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 “C&E News”、“Heart Cut”、“Noteworthy Chemistry”、“Chemistry World”、“World of Chemicals”、“Nanotechnology Now”、“Nano Daily”、“Pinterest”、“Fnews”、 “PhysOrg”、“TrendsSoul”、“Nanowerk” 等科技媒体专题报道。2014年,Angew. Chem. Int. Ed.杂志的“人物专访介绍”栏目对夏教授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