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化物所在仿生催化氧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生物体利用金属酶活化氧气完成新陈代谢的氧化过程,受此启发,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仿生催化氧化反应体系;其中,基于非血红酶(牛磺酸双加氧酶,甲烷单加氧酶等)活性中心结构的构建的四氮铁、锰配合物在羧酸辅助下活化H2O2,实现了对C=C键和C-H键的高效选择性氧化。然而,配合物在均相氧化反应条件下易被氧化失活。长期以来,催化剂的氧化降解难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孙伟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非血红素酶仿生催化氧化研究。最近,他们在前期发展的手性四氮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工作的基础上(Acc. Chem. Res. 2019, 52, 2370-2381.), 同时考虑到生物酶催化的特点,将单一的锰配合物通过聚合反应,锚定在多孔聚合物孔道内,形成单位点的锰催化剂,实现了烷烃的 C-H 氧化和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通过锚定活性组分在聚合物框架之中,有效降低活性组分之间的催化氧化分解,实现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球差透射电镜和同步辐射表征证明了单位点锰催化剂的存在。
 
 
Mn-1@POP-40 of SEM (a) and aberration-corrected HAADF-STEM (b).
 
Fourier transforms of Mn K-edge EXAFS data of Mn foil (c) and (e) Mn-1@POP-40, Wavelet transform (WT) of Mn foil (d) and (f) Mn-1@POP-40.
 
  相关成果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在近期的《ACS Catalysis》杂志上发表(ACS Catal.2021,11, 10964–10973)。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21773273, 21802153, 21902166)、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项目和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